四川省自考0211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2)
四川省自考0211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2)
知识点归纳(2)
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七、心理发展的定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八、心理发展的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九、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签:四川小自考 教育类 四川省自考0211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xzk.net)
《四川小自考网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