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自考 四川小自考课程购买入口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八章群体动力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7:25 编辑整理:四川小自考网 【字体: 【加入自考交流群】
第八章 群体动力
第一节 群体的规范与压力
一、群体的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涵义和作用
1.所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2.群体规范的作用:
(1)维持和巩固群体的作用;
(2)树立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动力的作用;
(4)行为导向的作用;

(二)群体规范形成的原因,除了一部分是群体本身由于特殊需要而正式规定的之外,大部分来源于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的一致性。

二、群体的压力与顺从
(一)从众与顺从
1.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2.所谓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却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3.从众与顺从的区别在于是否出于“内心自愿”。

(二)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1.出于知觉的歪曲;
2.出于判断的歪曲;
3.出于行为的歪曲;

(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群体因素:<1>群体的性质;<2>群体的成员;<3>群体的气质;<4>群体的凝聚力;<5>群体的一致性。
2.个体特征:<1>智力水平的高低;<2>情绪的稳定性;<3>自我映像;<4>个性特征;<5>态度与价值观;
3.生活阅历。
4.问题的性质:个体在面临复杂的没有把握的问题时,容易从众。

(四)群体压力的产生
1.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这种群体压力的心理基础,一般是当事人群体归属、社会交往以及安全、尊重等需要。人们一般都害怕受到所在群体的冷落、孤立、排斥和唾弃。
3.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提出了四种施加压力的方式:
1、合理辩论阶段;
2、劝解说服阶段;
3、攻击阶段;
4、心理上的隔离阶段。

(五)群体压力、从众行为与管理对策
1.从众与不从众,当个体对群体的压力不予接受时,叫做不从众。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A:反从众;
B:独立;
C:集体主义自决;
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2.群体压力与管理对策
(1)群体压力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分;
(2)要善于分析不从众者的情况;
(3)应尽量保护和支持群众的独创精神;

3.从众行为与管理对策
(1)要充分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2)要警惕和防止从众心理、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3)领导者在作决策时,要防止在“表面一致”的情况下,匆忙地做出决策。
(4)重视并善于倾听不同的及反面的意见。



第二节 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1.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是由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
<1>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2>群体活动对所属成员的吸引力。
<3>群体对满足成员个人需求的吸引力。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目标结构;
2、群体规范的性质;
3、群体的领导方式;
4、成员的个性特征;
5、群体的地位;
6、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7、群体规模的大小;
8、信息沟通状况;
9、奖励方式;
10、成员的身心健康。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1.如果群体倾向于努力工作、争取高产,则凝聚力强的群体能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反之,如果群体倾向于限制生产,那么,凝聚力强的群体只会促使生产效率降得更低。
2.群体的凝聚力强并不一定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有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即在群体的态度支持组织目标的条件下,增强凝聚力才有利于生产效率。当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时,凝聚力强反而会使生产效率下降。

四、群体凝聚力的测定公式
注:群体凝聚力&n

[1]  

本文标签:四川小自考 教育类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八章群体动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xzk.net

本文地址:http://www.scxzk.net/html/jyl929/6379.html


《四川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八章群体动力》的文章

四川小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