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自考 四川小自考课程购买入口

2006年10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资料八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6:34 编辑整理:四川小自考网 【字体: 【加入自考交流群】

第八章  性心理卫生

性别认同:一个人对自己性别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人知道自己是男是女,称为性别认同或性别同一性。性别认同是儿童性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内容。
儿童期的性教育内容(简答)P227-228
答:儿童性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帮助儿童尽早建立和形成自己的性别认同,这是从婴幼儿期一直到5~6岁之前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2、 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器官及其功能,消除性神秘的心理;
3、 对性别角色的教育,也应当注意培养良好的性别角色意识。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论述/简答)
青春期的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异性疏远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出于一种罪恶感,努力抑制自己的情感要求。对异性的关心和亲近愿望,以一种疏远异性的方式扭曲地表现出来,装出对异性冷漠淡然和厌恶有关性问题的样子。
2、 异性向往期。首先,他们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随后,青少年逐步摆脱心理上两性隔离的状态,开始在同龄异性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爱慕。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少男少女们开始了有目标的尝试。
3、 恋爱期。这个时期是由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随着两性情感的发展,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影响,青年男女之间开始萌生爱情。
青年的性意识活动(选择/填空)
主要内容:常见的性意识活动有“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
性幻想可导致生理上的性兴奋,性器官充血,也可偶尔出现性高潮。因此,性幻想属于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
为什么说手淫的危害来自于错误的性认识?(简答)
答:手淫的主要心理障碍来自错误的性认识,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1、 有些青年人虽然从理论上知道手淫是一种自慰行为,对身体本身无害,但在潜意识中仍旧认为有害。
2、 手淫行为会引起一引起青年人对自己的消极自我评价。由于在观念上他们仍将手淫行为看作是“见不得人”的行为,是他们觉得自己犯下了很不道德的错误,会受到社会的批语嘲讽。
3、 手淫行为引起一些青年无休止的联想和一系列强迫性观念,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和压力。这是手淫行为难以停止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心理危害的必然结果。
两性性意识及性行为的比较。(简答)
1、 性反应的比较:
A、 性的性兴奋“启动迅速”,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能在女性之前达到性高潮。女性的性反应来得较为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B、 男性在性高潮后的一段时间内阴茎不能再次充分勃起和射精,这一时期称为不应期。在女性的性反应周期中不存在不应期,如果有适当的性刺激,可立刻唤起性反应,再次或多次出现性高潮。
2、 性欲和性行为表达的比较。在性活动中,男性往往担任主动的角色,表达性欲的方式直接而坦率,常常把目标直接集中于性交的愿望上。也比较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女性则表现得较为含蓄,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性欲,且平衡而节制。
3、 性感的差异。男性只有一个性唤起部位,而女性至少有三个性唤起中心。

性功能障碍是指不能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或者在正常性行为中不能获得性满足的一类障碍。性功能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大体上可以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
器质性性功能障碍的特点是慢性持续发展的性功能减退,对情景改变没有反应或反应很微弱。
功能性性功能障碍又叫心因性性功能障碍,特点是它的波动性,即这种障碍会明显地随着情景或心理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对这种障碍,心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因性性功能障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性欲的抑制::表现为对异性兴趣缺乏和性唤起困难;
2、 性兴奋抑制:如阳痿、性冷淡等;
3、 性高潮抑制:如早泄、女性性高潮缺乏;
4、 其他性功能障碍:如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国内的调查表明,成年男性中约有10%以上的人有阳痿症状。
早泄在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发病比例占第二位,约占22%。

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等,是指与社会性道德规范明显不一致的异常性行为,表现为寻求性欲满足对象的歪曲与性行为方式的异常。
性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简答)
1、 性心理障碍患者一般没有突出的人格障碍。
2、 性心理障碍患者的大多数并非性欲亢进的淫乱之徒,相反,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性欲低下,甚至没有或不能正常地进行性交往活动。
3、&nb

[1]  

本文标签:四川小自考 串讲笔记 2006年10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资料八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cxzk.net

本文地址:http://www.scxzk.net/html/cj/4689.html


《四川小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2006年10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资料八》的文章

四川小自考-便捷服务